福利书屋 - 言情小说 - 珠玉在前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44

分卷阅读44

    着王醴看到了方才他和孟约“父慈女孝”的情形,又想王醴和吕撷英有旧,孟老爷便笑着说一句:“说起来,能脱商户籍,入织造府,还得谢王御史那卷。早想寻个时机道声谢,散花楼冬笋做得不错,不知王御史今日是否得便?”

王醴摇头道:“散花楼的冬笋垂馋久矣,孟主事若愿作东,自无不赴会之理。”

同在京城为官,同居长平里,孟老爷早就想蹭个脸熟,到长平里后久久不曾有所动,主要是觉得王醴难说会不会给他这机会。如今他一出声,王醴便连客套的一句“当不得一声谢”也没有,足可见……是个内心极柔和之人呐。

“王御史肯赏光再好不过,酉时初刻,散花楼上,下官恭候大驾。”孟老爷一高兴,话调都轻松许多。

王醴答应一声,与孟老爷在街口作别,正月一过,二月的南京便已初露春日峥嵘,早花的桃树,枝头已经染点点轻粉含而未吐。沿河的树木,有仍枯枝瘦影的,也有已开始萌发新绿的。

河水泛泛,银鳞片片,将古老的南京城,衬托出潋滟风姿,却依然是那般不藏不露的王都气韵。

天始暖,街上出游的闺阁女儿见多,穿着如裁新叶新蕊般轻软罗裳,脚步轻盈地穿过街市,仿佛一串串花朵开在春花未吐之时。巡街的官军每隔一刻钟就能见到一拨,打的是“防宵小护良家子”的旗号,实则这般频繁巡街,也是为观赏佳人,这便是是平民式的相亲集会。

嗯,如今南京就是这么半是温柔含蓄,半是大胆豪放。

“有人说那位御前诗家在祈泽池题诗,我们也去看看。”

若只一两名少女,断然不好意思去,但一大群少女凑在一起,便是说去就去的。少女们几人挤一辆马车去祈泽池。王醴的属官此时迎头赶过来,宋则宜“啧啧”道:“如今的女儿家可是越来越敢言敢动了。”

张掖城却道:“往上数千八百年,女子见潘安宋玉卫玠那般儿郎能掷果使盈车,如今的女儿家才哪到哪,不过是结伴去看人题诗,算什么。”

“便是千八百年前,也没吾等什么事,吾等这般相貌在那时,恐连结亲都难,没哪家女子瞧得上啊!”

三个相貌绝对不可能引来掷果盈车,确实如今都还同样还没女子瞧得上的光棍汉互视一眼,宋则宜尴尬撇开脸,张掖城快要笑死。宋则宜说话永远打倒一大片,身边的人不管谁永远没有不搭进去的。好在王醴从不在意这些,不然遇上个心量窄的上官,宋则宜指定别想好。

“御史,你听……”

王醴二话不说,掉转马头往长安右门去,登闻鼓院便设在长安右门。属官叫王醴听的正是登闻鼓院传来的,可以上达天听的登闻鼓声,那一声声一阵阵急促而洪亮,如同敲打在人心头的,来自于万民的诘问。

一路急行到长安右门,王醴来得不算早,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等督察院上官大多都已到场。几位督察院上官见王醴来,冲他招手,示意他过去。

王醴行礼罢,便听御史大夫道:“我记得宣庆六年负院是你和于则敏监举?”

“正是。”

“敲登闻鼓的是光山县学子彭定远父母。”

“淑宁郡马?”

“正是,彭定远父母状告的正是淑宁郡马,道其属冒名顶替,真正的彭定远已被其害死。”

王醴:“请许下官接手此事。”

“我会为你说项,但结果如何,需看陛下和内阁的意思。”

“是,下官明白。”

第四十五章何以刑罚加子民

登闻鼓的声音极响,几乎可以传遍整个南京城,孟约治印时听到鼓声还不明所以,是吕撷英脱口道出“有人敲登闻鼓”,她才知道那是登闻鼓的声音。急而紧的鼓声像骤然而至的雷雨,伴随滚滚雷声敲打在人心上,让人不由得会去想,莫非真有天大冤情。

“别分心,那鼓声,每年总响十回八回,有时确是惊天大案,有时却是些许小事。”吕撷英摆摆手,叫孟约注意手下的印石。

孟约将刻刀搁下,她不是很理解,“些许小事”怎么也敢去敲登闻鼓,不是不管有多大冤情,但凡敲登闻鼓都要先打二十大板的吗?难道说,这时候不用打板子,不然谁会为小事去敲登闻鼓,二十大板呢。

确实如孟约所想的那样,敲登闻鼓见天子告御状不管不顾先打二十大板是清朝才有的事,宋时天子脚下有人丢只猪都敢于敲鼓,因为没有打板子这一条。这穿越者太祖建立的明朝,也没有敲登闻鼓打板子的规定,当时有人曾进言,认为只设登闻鼓院而不设门槛,会导致些许小事也来登闻鼓。

穿越者太祖是这样回答的:“无冤且不提,若含冤未白,乃朕与诸公之过失,何以刑罚加子民。”

趁吕撷英去哄炉子时,孟约抽空去看了看,翻到指定律例,再看注释,然后孟约才循着注释去翻。看过后,孟约给世界的自我完善能力献上膝盖,作者在书里压根没写这样的细节啊!

在孟约翻时,大明宫里,天子与内阁诸公已问明案情,御史大夫已禀明天子,宣庆六年负责监察贡试的监察御史是王醴和于则敏。

“朕仿佛记得,于则敏前年放出去了?”

“回陛下,是,于则敏如今知平阳府。”

“宣王醴进殿。”

王醴进殿行礼后,宣庆帝问:“光山县学子彭定远,当时如何,卿可记得?”

“回陛下,微臣记得,当时微臣方入监察院,跟在时任监察御史的于知府身后听差。于知府曾选出四十余人教微臣如何辩识对照,光山县学子彭定远便在其中。”王醴那时候还不是监察御史,不过是个刚到监察院,还没安实职的进士。

待王醴详作回复,宣庆帝与诸公确认并无差池时,因登闻鼓案本就是发由督察院办理,宣庆帝与诸公在御史大夫的说项下,将此案发由御史中丞袁斯向与监察御史王醴共同办理。就淑宁郡马一事,宣庆帝当即发话,命督察院奉手谕前往捉拿归案。

淑宁郡主是先帝八子襄王所出,因时下蕃王只遥领蕃地,并不往属国蕃,有宣庆帝的手谕更方便行事。袁斯向接过手谕,王醴与其一道自御前告退,袁斯向捧着手谕连连摇头,与王醴道:“重崖啊,这差事,不好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