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书屋 - 耽美小说 - 将军,断袖吧!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41

分卷阅读41

    是宋家他也不会轻举妄动,爹的事情已然给了他太多太多的教训。

莫挽青也沉默了,按照之前他那火爆脾气早就爆发了,就像当初他能把宋茜直接踹水里一样,但是现在他明显感觉到某种掣肘他的力量。也许他开始渐渐接受这个世界的规则了,并尽量不要触碰到这边的禁忌。

沉痛的氛围在他们之间散开,没人再多说什么,莫挽青只看到这个坚强的汉子哭成个傻子,形象全无,但是谁会在意呢。

逝者去,亲着悲,三日后李家满门缟素,哀哭震天,很多仰慕李家青天的人闻讯赶过来吊唁。看着李家零零散散几个人,简朴至极的门面,纷纷感念李家清廉如斯,却落不得一个好下场。

也有人问,李家青天为何又“死”了一次?20年前参加过葬礼的人也都有如斯感慨,当真相被告知之时,悲恸惋惜更甚,失而复得的喜不过半日就转变为永久的悲恸,实在让人心酸。

对外李家只说是意外而亡,但那日大堂上的一幕也不是一个两个人看在眼里,再经口头那么一传就万分明了了。

一时关于宋家跋扈至斯的传言沸反盈天,茶馆里的说书先生至垂髻小儿都知道宋家之横。

消息传到九重宫里,那位出于最高位置的人笑的意味深长。

“李家这是终于聪明了一回吗?不过这还远远不够,火要烧的更旺盛些才好。”

宋家先祖还算是个有脑子的,位置爬的高也没敢忘记皇帝的恩德,宋家在先帝爷那里发展到顶峰,可惜宋家现任家主聪明有余,野心也随之膨胀。

一饮一啄皆是帝王恩的道理都忘了,仗着权势手越伸越长,还真是忘了本的货。也不想想这些权势都是谁赐予的!

现任皇帝姓古,双名玄邺。先皇去世的早,他登基时不过8岁,改国号为锦元。其母孝淳皇后也就是如今的太后娘娘曾效仿古今贤后垂帘听政。

所以严格说来锦元八年间朝政上真正说话算数的是这位孝淳皇后。

一国之事由一个妇女说了算,就算这个女人是世界上最尊贵的也难以让一些元老接受,纷纷以年老为由请辞。孝淳皇后却是个纯善的,请辞的奏折都一一准了。

为了表示对这些元老的敬重更是好车好田相送,说是要让他们归隐之后还可以做富贵闲人。

这等巨大的恩宠让一群元老感动非常,一个个涕泪纵横,哽咽着说:“微臣年老,对不住先皇。”

愤然离去的保皇派们一度让年幼皇帝的权力被架空的更多,那时人人只知孝淳皇后不知玄帝。人人都是见风使舵的东西,这小皇帝据说也不是太后亲子,不过是一个罪奴所出的贱种,能养在皇后身边做个嫡子居然还能有当皇帝的命,已经是积了几世的福德。

而被他们看不起的小皇帝似乎也是个绵软性子,对太后是绝对的孝顺,据说为了给母后祝寿曾经跪地祈祷49天,手抄49卷经书,生生将一双小手都磨出水泡了。

太后见之果然心喜,感念他的孝顺,特赐金银玉器无数……

主弱臣强,后宫干政,这是锦元皇朝一度混乱的朝局。其实女人垂帘听政自古以来也不是没有,但那都是些雄才伟略不输于男子的女子。至于孝淳皇后,也许她宫斗的智计不差但真的和雄才伟略不搭边。

所以也可以说那段时间锦元皇朝的政局是混乱不已的,直到一次意外才打破了这种局面。

锦元五年,孝淳皇后去皇庙祭奠先皇之灵,一应准备都无不妥。

先皇却突然显灵,斥责后宫干政等事,皇后被吓的够呛,当时情况还尚可,但回宫后太后就明显不行了,夜夜噩梦,梦里都是先皇在斥责她野心贪婪。

奇异的是宫中太医竟没有一个可以查出她噩梦的源头,安神汤一碗接着一碗都没大作用,甚至连皇帝都亲自守在她床前都不行。

久而久之,流言便出来了,说是太后行为不端,惹怒先灵才得到这么个报应。

而太后那边就算请来民间圣手都无计可施,在重重梦魇的折磨下形销骨瘦不过两年便驾崩了,据说死前还紧紧抓着皇帝的手,似是有无限的愧疚。

皇帝也是孝顺,为了给太后守孝足足一年没有踏足后宫,且遣散了众多嫔妃,只留两三个宫妃而已,此举又一次获得大臣们的赞赏。

但太后死归死,总不能拖着皇帝吧,所以孝期刚过,请旨求皇帝广开恩德恢复选秀的折子就跟雪花似的飘到皇帝案前。

皇帝推脱了数次才在大臣一致请求下于锦元八年恢复选秀制度,由此那些个心思活络的连忙将自家族优秀女子送入宫中。

但没想到的是皇帝居然不近女色,鲜少进后宫的几次还都是去皇后贵妃那里,至于新晋的几个小主那里是一年到头也就宫宴上才能见到皇帝一面。

说皇帝冷清也罢,克己守礼也好,反正因为皇帝不怎么踏足后宫,本朝的后宫倒是异常和谐,宫妃其乐融融的景象也一度获得朝中大臣的称赞。

不过呢,和谐是好事,但皇家后代的事就是大事啊,锦元八年时皇帝是一个子嗣都没有,一直到现在十八年皇宫中加上公主也才不过5个皇嗣,可把大臣们急坏了,纷纷上奏劝皇帝要雨露匀沾,要开枝散叶等等。

但皇帝不理,非但不理还越加清心寡欲了起来。无奈之下的臣子们为了皇帝的幸福想着皇帝对女人冷淡,说不定对男人就感兴趣了啊。

所以一些特地选好的身家干净的美少年被送到皇帝床上。对此,皇帝也不拒绝,坦然接受,对喜欢的少年也不吝赏赐。

这让有心人看到了苗头,然后送到皇帝龙榻上的美少年更多了……

不过他们这次算盘就打错了,皇帝似乎新鲜劲过了,对后面送上来的美少年也不像之前那么上心了,不过是逗猫儿狗儿一般的。

最终想走后宫这条路子的人还是死心了,都说食色性也,古人说的道理在皇帝身上完全不管用,这个皇帝心思太深太难捉摸。最起码到现在根本无人知道他真正喜欢的是什么。

却说太后驾崩后,皇帝的权力渐渐被收拢至中央,那些个依附太后的大臣们也迎来了衰落的时代,严重的抄家放逐,情况稍轻的罚俸降职。

皇帝在这点上手段可算狠辣,连太后母家,他的外公镇南侯都被他一口气端了。雷厉风行的手段让许多墙头草震慑,纷纷向皇帝表示诚意和忠诚。

皇帝也不是小气的人,诚意收下后就没有再对他们下手,这投诚的大臣中宋太师就是其中一员,那时他还只是太子少师,因工于心计,官职一升再升,直到太师一职。

在大家眼里,宋太师该是极受宠的,因为皇帝对他的信任似乎比旁人还要多些,像是赈灾之类的大事都放心交给他办,哪怕这个太师表面是个纯臣,实际搜刮起民脂民膏来毫不手软。

宋太师的行为就是寻常老百姓都是知道一二的,但这位素来精明的皇帝却似乎半点不曾察觉,还是和以往一样重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