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书屋 - 言情小说 - 都市奇人录在线阅读 - 第255章 考据

第255章 考据

    第255章考据

李慕菊说道:“其实历史的人物在后世往往被扭曲了,由于一些政治的原因,我们无从得知他们的本来面貌,我们所知道的人物不一定就是历史上真是存在的。”

顾飞笑道:“就水浒这部书,你知道虚构了多少人物么?宋江无疑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好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影响人物,却是虚构的,这点来说,知道的人可能不多。”

李慕菊说道:“你讲讲,都有哪些人物是虚构的?”

顾飞说道:“提起水浒,人们第一个印象可能就是武松打虎了。其实历史上倒是真有这个人,不过他的事迹来说,我看更加的感人,我想作者就是根据这段历史改编的。武松不是山东人,而是杭州人。据、、、等史籍记载:北宋时代杭州知府衙门中有个提辖,名叫武松。他勇于为民除恶的侠义壮举,在当地广泛流传。上述史籍中说:武松是个浪迹江湖的卖艺人,怎么形容他的呢?貌奇伟,尝使技于涌金门外。这个涌金门是杭州十大城门之一。过去古人建那么多城门,主要是为了军事上的意义。当时,宋江领诏征讨方腊,攻涌金门的一路,只能屯兵湖对面的北山。半个月里,毫无进展。水军将领张顺立功心切,想潜泅西湖,经涌金水门暗入城去,按掠城劫舍的惯技,到敌人后方去,纵一把火,城外的军队伺机攻入。张顺不等李俊上报宋江,藏一把蓼叶尖刀,饱吃一顿酒食,当晚来到西冷桥边,下了湖,横穿到了涌金门边。

水浒描写的很生动,浪里白条张顺这个人水性最好,他仗着自己的一身好水性,就想一个人透潜过去。但是古代城边的河都是护城河,防守森严,任你水性再好,也不容易过去。张顺伏在水里,见城墙上不见一人,便潜入涌金水门。他上下一摸,水门全是铁窗,里面有水帘护定,上有绳索,缚一串铜铃。张顺伸手去扯水帘,一时绳动铃响。城上的兵勇闻声下来,以为是条大鱼。张顺在水中又伏到三更,再潜向城边,爬上岸,摸一土块掷了上去。守城的兵勇又下来看了,说:怪了,定是个鬼!睡去,休要睬他!说这话的人倒真是个鬼,暗中嘱咐众人伏在雉堞后面。张顺又把土石抛掷上去,不见动静,便手执城墙石缝,爬了上去。爬到一半,只听一声梆响,城上众人发起喊来。张顺情急,跃身跳入墙外水池,城上强弩硬弓、苦竹箭、鹅卵石一齐射打下来。可怜,玩了一世水的好汉,就这么暴死在了水中。

这个情况说明两点,第一点是固定的护城河防守严谨,而现在早就没这个概念了。第二点,那就是善游者死于水。什么时候都不要太得意忘形,往往最后败就败在你最擅长的东西上面。

水浒的作者一定非常熟悉杭州这个古城,能写的那么形象。而武松呢?正是杭州当地非常有名气的一名壮士。当时的杭州知府是高权,他见武松武艺高强,人才出众,就请进府中来,委他当都头。不久,因功被提升为提辖,成为知府高权的心腹。后来高权因得罪权贵,被jian人诬谄而罢官。武松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赶出衙门。继任的新知府是太师蔡京的儿子蔡鋆,也是个大jian臣。他倚仗父亲的权势,在杭州任上祸国殃民,百姓怨声载道,人称蔡鋆为‘蔡虎‘。武松对这个jian臣恨之入骨,决心为民除害。一天,他身藏利刃,藏匿在蔡知府门前,等到‘蔡虎‘外出回来,刚刚落轿,就冲上前去,向蔡鋆猛刺数刀,结果了他的性命。侍卫们当即蜂拥围攻武松,武松终因寡不敌众而被官兵捕获,惨遭重刑,死于狱中。当地‘百姓深感其德,葬于杭州西泠桥畔‘,后人立碑,题曰‘宋义士武松之墓‘。

这才是武松故事的真实版本,武松不是山东人,不是什么武大郎,至于打死没打死过老虎那就无法考证了。不过古人精通于武艺,徒手打死老虎我认为很正常。现在的人身体主要是用脑,身体都退化了。“

李慕菊笑道:“我现在就已经到了武松的程度了,一拳打死一只老虎不在话下。你提到的历史上真实的武松确实是忠良之辈,怪不得水浒里面他的笔墨很多,写的都很精彩。”

顾飞笑道:“下面该说重头戏了,那就是里武松的哥哥武大郎,还有武松的嫂嫂潘金莲。”

李慕菊笑道:“这两个人知名度高,在水浒和金瓶梅里面都提到了。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这两个人?”

顾飞长叹一声,“历史上确有其人,但是却跟书里面的相反,最冤枉的就是这两个人了。一只蒙受着别人的嘲笑和羞辱,死了也不安宁啊。”

在和中,武大郎被描写成“三寸丁,谷树皮”的丑陋形象,随后,武大郎更是窝囊废的代名词。而在清河县,在武氏家族中,几百年来一直流传着与和完全不同的故事。相传,武大郎少年时因家境贫寒到潘家染坊做徒工。潘掌柜见武大郎聪明好学、人品正直,起了惜才之心,资助武大郎读书,还把爱女金莲许配给了武大郎。武大郎在明初永乐年间中了进士,曾任山东阳谷县令。在任时,武大郎清正廉明,深受百姓爱戴。

武大郎的一少年同窗,赌博败家,又遭火烧了房屋,无奈到阳谷投奔武大郎。武大郎安顿同窗住下,又悄悄差人到清河为同窗修屋置田。同窗在阳谷住了一段时间,见武大郎一直不提资助之事,不辞而别。回家路上,他编排了一段污蔑武大郎的故事,见人就讲。等他回家看到武大郎为自己修盖的新房时后悔莫及。后来,他编排的故事被民间艺人四处传唱。再后来,故事被同代的施耐庵写进,并把历史背景移到北宋,由此铸成了武大郎的千古冤案。

顾飞长叹了一口气:“武大郎堂堂一个官员,潘金莲更没有招惹谁,就因为一个同窗的一时误会,编造了武大郎的一段故事,流传了开来。编写这个故事的同窗才是最可狠之人,武大郎不愿意张扬,暗地里偷偷的做好事,却被人误会,真是好心当成驴肝肺。这个同窗就算后悔也晚了,流传的太广了。我这里可以不是信口胡说,武家那村“文革”时被焚烧,所幸武大郎第24世孙武双福等人,保存下了本支脉的家谱。家谱记载是一致的:他们的祖先武大郎明初随母自山西迁徙至清河县孔宋庄(今日之武家那),配妻潘氏,中年中进士,曾任阳谷县令。

离武家那村3里远的黄金庄是潘金莲的家乡。这里的潘姓人家都知道,他们的老姑奶奶嫁给了武大郎,武潘两家是姻亲。据老人讲,黄金庄是集市所在地,商贩在自家门前摆摊做生意,要收摊位费。但武家的人来摆摊,不但不收摊位费,还要敬烟送茶。上世纪70年代,一个外地说书艺人在黄金庄开场说书,因说的是武大郎、潘金莲的段子,被潘姓人砸了场子。

这件事情大家可以亲自去河北省清河县武家那村查证一下。

李慕菊说道:“真的没想到,武大郎和潘金莲竟然跟差距那么多,后世人往往只是通过听来的就信以为真,而历史上真正的人物到底是什么样的?历史记载的好人就真的好么?历史记载的坏人就真的坏吗?现在看来真的是不可信啊。”

顾飞笑道:“正式的史书记载一般情况下问题不大,当然就算是正式的史书很多人物争议也很大,但是野史和就不可信了,可信度太低,往往都是古代文人通过自己的想象加工过的,根本不是纪实的,这里面很多都是参杂着个人的感情的,对谁不满意,怀恨在心,就把谁写成坏人。谁对自己好,就写成好人。所以很多野史和不能当真啊。不过,也有例外的情况发生。由于某些政治因素,可能流传的野史比史书上的更真实,这就是凡事都有例外。:”

李慕菊说道:“现在的人看就图一个乐观和消遣,看过之后就忘了,等于白看。而真正有深度的,却没有多少人看下去的。”

顾飞笑道:“深度的就需要读者动脑子,现在的人最怕动脑子想问题。所以越简单越通俗的,看得人越多。这跟现在的教育有关系,现在的人其实大多数都没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张了,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至于说的是对错无所谓了。而且自己本身又不愿意去真正了解一些东西,因为凡是有点深度的东西,都不是那么简单能看懂的。”

第255章考据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