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书屋 - 经典小说 - 我有一座随身海岛[天灾]在线阅读 - 我有一座随身海岛[天灾] 第73节

我有一座随身海岛[天灾] 第73节

    甄敏还是很惊奇:“只需要你在空间里待的那么短的时间,就能把米糕做出来?”

    “我在里面还吃了点东西,其实只需要……不到一分钟吧。”

    甄敏两眼放光,这也太方便了,尤其是遇到现在这种情况!

    ————

    梁家村南的集中医疗点。

    四爷爷被担架抬走,腿上的伤一开始并不是在这里处理的。后来根据整个梁家村的情况,把医疗点在村东南和西南各设了一个,四爷爷也一起被转移过来了。

    他的腿打了石膏,诊断的结果是骨裂,经过治疗以后现在倒是不再痛苦了,只是要慢慢养着。

    在这个医疗点,梁静看过了太多的重伤和从废墟里抬出来就已经没了气息的人,每晚都能听见那些受伤的人痛苦的□□,一声一声刺在她的心上,梁静觉得她应该带着老父亲去别的安置点,免得两个人的心理都出现问题。

    四爷爷却让梁静自己去找四奶奶,他要留在这里。“我答应给人家写墓碑的。”

    天气炎热,尸体不能久放,必须要尽快下葬。那些不幸遇难的死者家属现在还要看守尸体,免得尸体被老鼠毁坏。得知要下葬的消息,他们有的人平静接受,有的痛哭出声,认为不火化会让亲人在地下被虫蚁打扰,可又凑不齐足够火化的燃料,只能哀求人家把土掘得深一点。

    时间匆忙,不仅没有棺椁,连墓碑也找不到合适的。只能暂时用木板替代。以后如果有条件,再立上新的石碑。其实按照梁家村原本的习俗,葬后一两年再立碑也是正常的,只是现在遇难者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也没有条件一个个寻到祖坟处埋葬,只能在一处偏僻的空地集中葬了。如果还没有墓志铭,将来祭拜的时候难以分辨。

    因着这个原因,四爷爷的毛笔字写得好,被不少人请求帮忙书写碑文。

    只要有人来请,四爷爷就满口答应。

    梁静也看着那瓶墨水从一开始满满一瓶,变得越来越少,现在只剩个瓶底了。

    第54章 土豆

    梁衔月一家人在集中安置点又住了两天才回到家里,安置点的帐篷没有拆,那些房屋在地震中损毁的家庭依然可以住在那里,只是没有了每日的物资供应。

    前来救援的部队在完成了救援收尾工作和对受损房屋的基础评估以后离开了,他们不是回到原本所在的基地,而是转去支援其他受灾更严重的村庄。

    就在梁家村以北的地方,大山的深处,还有不少房屋更加破败、道路更加不畅的村子,前去救援的先头部队面对着层层困境,因此需要这些已经完成工作的部队支援。

    医疗点的部分医护也跟着撤离,他们把工作交接给暂时驻留在这里的医务人员。

    “这是工作簿,领用药物的记录都在上面,以后每一笔领用也要记录,上面对药物的管理很严格。”

    接过工作簿的负责医生从头到尾翻了一遍,又返回到最前一页,“这里有点问题,说好分配给我们的医疗物资和实际领到的怎么差了一些?”

    “我以为是在运送的途中物资丢失,或者还没有送达。”交班的医生也是知道这个情况的。

    “没听说物资丢失啊?医疗物资都没有经手志愿者,是单独运送的。”负责医生嘀咕道,“我记录一下这个情况,到时候向上报告,反正我们一直都没有见过这一部分物资,责任肯定出在别的地方。”

    ————

    建筑的相关专家来给梁家村还未倒塌的房屋建筑进行了评估,梁衔月家幸运地得到了【基本完好】的评价,这个评价的意思就是承重构件完好,其他构件有轻微损坏,一般不需要修理也可以继续使用。至于墙壁出现的裂缝,主要是因为墙面的砂灰标号较小、灰层龟裂所致。除了影响美观,不会有什么安全方面的隐患,如果想要修补,只需要重新粉刷腻子和弹性漆就行了。

    四爷爷家的评估和梁衔月家一样,他们家的房子质量不错,虽然是二层小楼,但也没有出现什么结构性损坏。甚至比梁衔月家还牢固一点。也是墙面有一些裂缝,大家都没有精力重新粉刷墙面,反正影响也不是很大,干脆就当看不到。

    黄一峰家得到的评价是【轻微损坏】,个别的承重构件出现了轻微裂缝,部分非承重构件明显破坏。虽然听起来很严重,但不需要大修。要知道,轻微损坏上面还有【中等破坏】【严重破坏】和【倒塌】三个等级,这种程度已经属于在地震后得以幸免的建筑了。

    只是他的小超市门口那一块几乎都塌了,要重新盖。因为他这两处房子都是租的,修补本应该是房东的责任。现在住的那间房子是梁何家的,黄一峰和梁何家关系还不错,而且看到他们家在地震里受了不少劫难,院子几乎被一道很快的裂缝毁了,万翠也因此受伤,就打算自己找人修一修。

    至于小超市,原来的房东没精力帮忙重建,又不舍得放弃这笔收入,两方商量之下,干脆以一个很低廉的价格把小超市整个卖给了黄一峰。这时候没法过户,两个人就在村长和村里的几个德高望重的长辈的见证下签了合同。

    梁康时还劝过黄一峰,说路毁了,市里的人也越来越少,以后可能都没办法前去进货,小超市不开也罢。

    黄一峰也不是没想过这些,只是翻来覆去再三思索,最后还是决定买下小超市。

    “去不了市里就帮村民们代卖东西,收点手续费什么的,村里也是个很大的市场,以前的大集都很热闹,不也都是村里人自己开起来的。”

    梁康时劝不动他,想着反正价格也便宜,买就买了吧。

    梁衔月家居住的主屋虽然没受什么损坏,可是放柴火的仓房整个塌了,围墙也有半面倒了下来。仓房肯定是要重建的,万一再下一场雨,煤和木材就都淋湿了。围墙也不能不补,现在最大的难题就是没有足够的砖头和水泥。倒下来的半面围墙,还完整的砖块都被捡了出来,那些碎成一半甚至四分五裂的就没办法,只能扫到一边扔掉。

    “村里那些比咱们家受损还严重的人家,都打算怎么重建啊?”梁衔月好奇的问道,路通着还可以去外面买砖买瓦,现在路上不能行车,也不能指望靠人力把水泥砖块一袋一袋的背回来。

    梁康时去打听过回来说:“粮食基地那边建造完以后还剩下不少建筑材料,是准备无偿捐给几个村里的。但是也不够分,顶多就是一个村里房子全塌实在没地方住的人家能分到些材料,就算分到他们头上,起一间和原来一模一样的屋子也是不够的。”

    梁衔月听了这话,反倒说:“这样的话就好办多了。”

    梁康时没听懂,梁衔月就细细解释道:“既然要把建筑材料补偿给受损严重的人家,总不能让他们走着去基地拿吧?而且之前农业局还许诺过会来收我们的丝瓜洋姜和南瓜,那么大批的作物也得用车拉走,所以我猜,等所有的救援行动结束,人手空出来,还是会把外面的路平整一下,至少能让车走。到时候再打听打听有没有卖水泥的。”

    “那仓房和院墙就先不管了?”

    在旁边的甄敏说道:“先简单收拾一下吧,仓房塌在那不好看,把砖头什么的捡出去,院里还有几道裂缝,月月弄点沙子来填上,院墙空出来的地方用两个板子挡一下。老梁你平时注意着点,要是听说谁家要买水泥砖块了,可得跟着一起。”

    梁衔月和梁康时都点头:“知道了。”

    他们各自行动起来,甄敏收拾着被地震弄得乱七八糟、物品散落一地的屋里,梁衔月从海岛里挑了两桶沙子回来,顺便又摘了个西瓜放在水渠里镇着,等一会大家干完了活正好可以吃冰冰凉凉的西瓜。梁康时拿了几个板子来,准备钉在一起堵在院墙的缺口上。勉强挡一挡。

    三个人忙活着分配给自己的事。梁衔月把桶里的沙子沿着裂缝往下倒,倒完了一桶还没填满。其实这种裂缝就算放着不管,下过一场雨或者在上面经常踩动,也迟早会合上。他们主要是嫌弃裂缝横亘在院子里不好看,再加上不留意踩在上面容易崴到脚,这才准备填上。

    梁衔月在海岛和现实来回几次,感觉已经提了七八桶沙子,院子里的裂缝才消失不见,留下一道黄色的沙子印痕,比旁边的泥土颜色浅上不少,他又弄了点土来撒在上面踩实,这下就完全看不出来原来有裂缝的痕迹了。

    做完这些,她已经满头大汗。从空间里的冰柜拿了自制的冰棒,坐在阴影里吃。

    另外一边,梁康时提起一丛洋姜,从泥土里刨出很多椭圆形黄色块状物。这片洋姜被倒塌的院墙压坏了,干脆挖出来看看。

    “这洋姜长得还挺多!”梁康时把洋姜结的果实拿给梁衔月和甄敏看,这果实乍一看和生姜没有什么两样,只是团块小一点,表皮破开的地方也没有那股生姜的辛辣味道。

    “既然地面的洋姜丛都压坏了,就把那块地下的洋姜都掘出来吧。”甄敏拿起一块说道,“中午咱们就吃个凉拌洋姜尝尝,至于吃不完的那些,我小时候看长辈腌过洋姜,可以试试腌起来。”

    梁衔月吃完了一根雪糕,又和梁康时去挖洋姜了,他们家不缺水,经常浇灌院墙边的丝瓜和洋姜,虽然离地面上的洋姜杆彻底枯萎,可以收获的时间差上一些,产量也很可观。小小一块区域,挖了差不多半箩筐洋姜。

    梁衔月看着这块不断刨出洋姜的土地,突然意识到,只要土地还在,什么天灾都不能摧毁人们求生的意志。梁家村的村民们虽然在地震或多或少的收到了损失,有的甚至失去了栖身之地,但是最重要的财产:田里的土豆、南瓜、萝卜和白菜还在,大家都有重新开始的机会。

    他们正捡着地里的洋姜,黄一峰从旁边慢慢悠悠的过来了。

    “峰子,你家都收拾完了?”要不怎么都出来溜达了。

    “没呢。”黄一峰挠了挠头,“梁子,你会砌墙吗?”

    梁康时摇头:“砌个矮墙还凑合,高墙就不行了,越高越歪,我以前也不是干这个的。你想砌墙啊,村里肯定有人会砌墙,他们连房子都会盖。咱们村的房子基本都是自己人盖起来的,在村里就能招够工人,什么泥瓦工、电工、木工,样样都有。”

    “我倒是可砌可不砌,”黄一峰解释道,“我刚才去小超市那里仔细看了看,倒的那间屋是原来的房主扩建的,不影响后面的屋。我去打听过,村里组建的施工队有的是单子接,还都是大活,想排到我这都要入冬了。我就想着干脆不要前面那间屋,就留着后面两间也够用了。”

    “是啊,”梁康时附和道,“村里有这么多人要重建房子,他们一定忙死了。”想到这,梁康时就发起愁来,自己家的仓房塌了还得重建,也得等施工队接这个活,他又不会盖房子,还有这面院墙,冬天之前一定得修好。

    “你是不是着急?要不我给你问问能不能走个后门,给人家送点礼,把你排到前面来。”黄一峰提议道。

    “我再想想吧。”梁康时没有立刻答应。他看到箩筐里的洋姜,让黄一峰抓一把带回去吃,“你家也种了吧?”

    黄一峰撇撇嘴:“我还刨出一个想尝尝味,一个个跟弹珠一样大,比你家这些小多了。”

    “还没到时候呢,我这要不是被围墙压了一下,也不会这么早刨出来。你先拿点回去尝尝,这个凉拌和清炒都行。将来你们家的洋姜也收了,易君要是不知道怎么腌,就来找甄敏学。”

    黄一峰走了以后,梁康时突然自言自语道:“洋姜还没到时候,土豆倒是该收了,不知道今年土豆的收成怎么样。”

    “爸,你嘀咕什么呢?来吃西瓜了!快点过来,一会西瓜就不凉了,那我白早早地把西瓜摘下来放水渠里了。”

    “马上来马上来!”

    ————

    “土豆这又是生了什么毛病?!”王玉珍扒拉着从土里刚刨出来的新鲜土豆,这些土豆长得比往年小上不少,这倒是可以提前预料到,今年年景不好,雨水太少,大家都已经做好了产量降低的心理准备。

    可面前的这些土豆,十个有七八个上面遍布着大大小小的褐色斑点,用手一摸像是腐烂一样的质感,一直烂到土豆皮往里一两厘米的地方。要是土豆本身个头小,整个烂穿了的也不在少数。

    “再挖几棵看看!”王玉珍的丈夫脸色很不好看,家里的房子经过建筑专家鉴定,不能再住人,只能推翻重建。他们还指着用田里的土豆换些砖瓦,不求盖上和原来一样气派的三间大瓦房,只求足够生活就行。

    可现在土豆竟然变成了这个样子……

    他急匆匆的用锄头又掘了几棵,跪在土里扒拉起来。这一棵、那一棵、每一棵都是一样,大大小小的土豆上遍布着霉烂斑点,只有少数得以幸免。

    “老天爷啊!为什么要这么对我们!真的不给人留条活路了吗?!”

    ————

    “土豆大量减产了?”粮食基地的负责人猛地站了起来,“怎么回事?因为干旱吗?”

    去农田里看过的工作人员也同样愁眉苦脸:“土豆块茎上出现了大量的霉烂斑点,怀疑是一种未知的真菌造成的病害。已经把染了病的土豆送去检测,这些土豆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真菌,即便是切除腐烂部位也不能再食用。”

    “只有我们基地的土豆出现这种情况,还是全市范围内?”

    “农业站的工作人员上报,很多村庄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还有一部分是因此因为道路不通无法及时了解具体情况。”

    “让农业技术部门尽快查清导致土豆霉烂病的具体原因,想出具体对策来。”安城粮食基地的负责人沉声说道。

    农业工作人员刚走,他又叫来了统辖工厂的工作人员和基地内部行政管理人员。

    “基地宿舍还能再容纳多少新居民?”

    被询问的工作人员面露犹豫之色:“空宿舍还有一些,但那些是为了斌市即将转移过来的市民准备的,如果不是这场地震,他们本该在这两个月陆陆续续的被转移过来,现在……还不知道该不该为他们保留这些宿舍。”

    斌市人口比安城多上几十倍,本市建立的基地无法容纳那么多居民,打算向周边基地转移一部分,安城就准备接收一部分斌市市民,但突如其来的地震中断了这个计划。大地震波及的范围很广,铁路、公路和高架桥都有不同程度的毁坏,交通受到极大影响,而且很长时间内都可能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恢复。

    “情况有变,你也不是看不到。这种时候安城的基地当然要优先接纳本市的市民。”安城基地负责人罗原淡淡的看了一眼对面的人,“具体还能容纳多少人?”

    “大概五千到一万左右……”数据差这么大,并不是这个工作人员对基地的情况不清楚,而是这些宿舍都是为一个家庭准备的,家庭成员的数量会影响宿舍的可容纳人数。

    罗原点了点头,转头还想询问工厂的负责人一些问题,这个时候,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

    是钟德远。他一进来,先是和罗原说了简单解释了下自己的来意,转头就质问工厂的负责人:“为什么要大量削减与村民进行物资交换的煤炭数量?你不知道这个数量一减少,冬天要冻死多少的人吗?”

    工厂负责人方想语气十分不耐:“你是在质问我吗?农业物资交换处只需要接受我们的物资调配就行了,难道随便一个人都可以冲到我面前让我解释每个数据为什么变动吗?”

    “好了。”罗原安抚众人,并示意钟德远坐下一起听。“我知道,现在各方都面临着困境,我们要做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的争吵。”

    方想听了这话才不情不愿的解释:“首先,已经有消息传来,作为主要农作物的土豆和玉米今年都面临着大量减产,这也就意味着农村居民能拿出来与我们进行物资交易的粮食大量减少,那么我们这边调整煤炭数量不也是应该的吗?其次,”

    他加重了语气,似乎也想说明自己这边遇到了为难的事,“火车线路自洪水之后才修好没有两个月,地震又让铁轨严重损坏,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都被迫暂停,安城不产煤,我们的煤炭数量本来就有限,还开设了这么多工厂,划分给农村太多的煤炭,我们的工厂就会面临停工。”

    钟德远据理力争:“既然基地一直认为和农村的物资交易是等价交换,那么就应该按照市场情况定价,今年粮食减产是普遍现象,产量低价格自然就高,不能因为你掌握着定价权就这样欺负农村居民。

    一直以来,基地都没有对农村居民进行有力的帮助,是认为他们可以自给自足,抵抗天灾的能力是城市居民的数倍,但是现在他们遇到了难题,地震之后房屋损毁,又碰到农业病虫害。如果基地还置之不理,就相当于在看着他们走向灭亡。”

    一边是资源的现实紧缺情况,一边是人道主义,两边都有理,一时间争论不休。

    罗原捏了捏发胀的眉心,抬手让在座的几位听他讲:“工厂不能停工,农村的居民也不能不管。基地现在还有部分空余宿舍,可以容纳新居民入住,但是居住在基地的居民必须要参与工作,工厂还能提供多余的岗位吗?”

    方想为难地说:“部分原材料和燃料不能由铁路运输来,工厂不停工就不错了。实在想安排人的话,这段时间蔬菜和粮食陆陆续续的成熟,罐头厂可以再招几百人,服装厂已经满员,材料厂的工人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培训,不是一时半会就能立刻上岗的,其他的工厂也难以挤出岗位了。”

    “那蔬菜基地呢?”罗原问道。

    蔬菜基地不归方想管,那是农业部门分管的。

    钟德远倒是了解了一些蔬菜基地的情况,回答道:“蔬菜基地招募的工人采用的是就近原则,工人多用的是蔬菜大棚的原所有者,和旁边几个村庄的人,平时的人手是够用的。不过马上要到收获季,的确会比平时缺少人手。

    但这只是一时的岗位增加,我的建议是扩大蔬菜基地的规模,建造更多的温室大棚。今年收上来的粮食数量减少,就需要在别的地方有所补充,温室大棚入冬以后也能种植蔬菜。如果基地的建筑材料有余裕,我希望您能采纳我的建议。”